《毛泽东传》读书报告
《毛泽东传》的作者是美国的R·特里尔,由刘路新、高庆国等译,由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
罗斯·特里尔的《毛泽东传》较为详细地记叙了毛泽东的一生,并且较为客观地评价了毛泽东各个时期的思想和性格特点。同时《毛泽东传》也有一些纰漏的地方,如一些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甚至是否发生了这样的事情还有待商榷。但是,在我看来,R·特里尔的《毛泽东传》仍然不失为一本好书。通过阅读《毛泽东传》,我对毛泽东的了解更加深刻;同时,也对近代中国的革命事业和新中国的早期社会主义建设有了多维度的认识和理解。
毛泽东从青少年时期就表现出很强烈的反叛倾向,对以他父亲为代表的旧社会制度进行强烈的反抗。毛的父亲是旧社会不平等制度的卫道士,毛泽东从少年时期因求学而与父亲进行激烈的对抗。我认为,后来毛泽东走上革命的道路成为叛逆者,与他青年时期所表现出的反叛有一定的联系。而毛泽东青少年时期的叛逆精神则显然受到了当时新思潮的影响。毛泽东的反叛不仅是个人的,毛小时候的家境较好,但他憎恨父亲做的非正义的事,对贫苦的农民表现出深切的同情和关怀,进而对社会制度的不平等发起挑战。青年的毛泽东走出韶山,到外面的世界读书求知,这也是毛叛逆的表现。
毛泽东的叛逆不是个例,这是新思潮和旧时代激烈碰撞下的必然结果。很多出生于地主家庭、受过良好教育的年轻人后来也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在这点上,我认同特里尔的看法:“父母都没有引导泽东接受社会革命的思想,接受此类思想是他这一代受过教育者的自然禀赋。”[1]正如特里尔所说,“反叛不仅是受伤的灵魂拒绝服从,而且是全体人民寻找新的未来。”
但是,革命需要的不仅是反叛,而且需要有政治思想和理论。毛泽东辗转湖南各地求学,其间还参军半年,后来到北京,在北大图书馆做图书管理员。在北大的图书馆,毛接触到了革命理论,于是他开始拿起思想的武器。再后来,毛回到长沙领导五四运动。在领导学生运动时,毛在困境中仍然保持胆识,这也是毛的一个特点。到了1920年,“他的确已经开始信仰马克思主义,并认为中国的命运要与俄国式的革命连在一起。”[2]
加入中国共产党后,毛泽东领导了工人的罢工运动。共产党建立初期,党的工作重心是工人运动。后来,毛认为农民的力量很重要,并参与了很多农民运动。这在后来被证明是正确的道路。但是当时则遭到了党的反对。这种分歧持续了很长时间。党的反对显然是受到了共产国际和俄国革命道路的影响。共产国际派到中国的顾问对党的工作进行指导,而党内很多人坚持俄国式的革命道路,即城市工人领导革命,夺取政权。这样的思想使中国共产党在后来遭受了灾难性的打击。
我认为毛的革命思想是具有开创性的,他将欧洲的“土豆烧牛肉”式的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传统和现实结合在一起。在党内领导人坚持俄国式的革命道路,认为工人阶级是革命的主力时,他们并没有认识到当时的工人阶级只占当时中国人口很少的一部分,而农民占了中国人口的绝大多数。就这样,毛的主张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并没有受到重视,但是毛仍然坚持自己的想法,积极投身于农民运动中去。作为一名革命者,毛有持之以恒的目标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并且他始终积极投身到社会实践中去。
对比毛泽东和那二十八位在俄国留学而后回国的布尔什维克,毛泽东显然更清楚中国的国情。他领导农民运动期间,写了大量的考察报告。毛泽东充满激情地参与农民运动,后来又在农村建立了革命根据地,拥有了共产党的军队,走上“枪杆子里出政权”的革命道路。他的这些实践一一遭到党内的领导人和苏联方面教条主义者的反对。但是,毛在这样的实践中逐渐找到了一条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他在博古、王明等人的错误指挥导致共产党几乎被国名党消灭的情况下,正确地领导了党的事业,保存了革命的火种。
毛泽东的军事思想理论同样也是硕果累累。他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论持久战》和《中国革命的战略问题》等等著作在中国的革命历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并且还影响了拉美、非洲的独立运动和战争。
毛泽东是伟大的。特里尔认为:“作为主宰人物,在二十世纪全世界最引人注目、人口最多的社会中,毛本身就是一位巨人。”[3]他领导的共产党完成了中国的革命事业,建立了新中国。同时,他的思想影响了无数中国人,甚至影响了其他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特里尔在《毛泽东传》中这样评价他:“他是点燃全国反抗烈火的农民运动组织者、军事统帅、豪放不羁的浪漫主义诗人、赋予马克思主义一种新的东方伦理的哲学家、全球最庞大的行政机构的政府领袖。”[4]
特里尔的《毛泽东传》注重对毛泽东的个人思想和性格的分析,使读者从另外一个角度认识了毛泽东。阅读《毛泽东传》,读者会感受到毛泽东的不屈不挠的精神锐气和他的浪漫主义情怀,以及他对中国的革命和建设所做的努力。但是,《毛泽东传》的一些内容似乎不合史实。闫世恒认为,“由于它缺乏翔实的历史资料, 往往进行个人臆断的主观性分析, 这将会严重歪曲历史, 产生不良影响。同时, 特里尔也过分夸大了毛泽东个人性格对党史的影响, 经常将党内的斗争描述成毛泽东为个人权利而进行的斗争, 这是不符合历史唯物主义的错误观点。”[5]这是特里尔的《毛泽东传》的一个很明显的特点。书中很多描述缺乏依据,缺乏传记应有的严谨性和准确性。
[参考文献]
[1] (美)R· 特里尔.毛泽东传[M].北京:河北人民出版社,1990年12月,第 29 页.
[2] 同上,第 56 页.
[3] 同上,第 522 页.
[4] 同上,第 524 页.
[5] 闫世恒.特里尔的《毛泽东传》中的几个重要历史问题[A].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6期,第 28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