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设计史》研究的主要是每个时代的实用产品的功能设计、造型设计、装饰设计、色彩设计、材料和制作工艺,以及对中国古代的设计思想有较大影响的艺术设计家、有关艺术设计的典籍等的概括性介绍。本篇读书报告主要从陶器、青铜器、瓷器、漆器、织物和服饰设计等方面分析古代各个时期的设计特点、成就、影响和审美倾向、时代精神等。

陶器

原始时代:农业的出现和定居生活的需要导致了原始陶器的产生。陶器是人类最早真正意义上的人造物。与之前的工具不同的是,陶器是经过化学变化而产生的一种新物质。从这一点来看,原始陶器体现了原始时代最高的设计水平和创造能力。不仅如此,陶器在器物造型的三维空间艺术塑造上又有开创性的意义。这是因为原始陶器的造型从球形、半球形的简单结构演变为具有多种功能的附件的组合型结构。

原始彩陶具有装饰题材丰富,装饰与造型相适应,富有意匠的装饰构成,代表了原始时代的艺术设计成就。简单的线条,透露出粗犷朴素的美,节奏感强,风格鲜明。我认为,原始彩陶即使在今天仍然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

青铜器

青铜器在商代到西周,精神功能占主要地位,有浓厚的宗教、伦理色彩。殷商时期青铜器以祭器为主,因此青铜器的造型多为厚重庞大,突出个性感和神秘感。这与商朝的祭祀活动有着很大的联系。因为当时的人以神为中心,精神崇拜的精神需要很强烈。

西周的青铜器设计主流是礼器,带有世俗化、伦理化的色彩。礼器,显示贵族血统和权力地位,以精神功能为主。商周青铜器品种达到了四五十种,按功能分为食器、酒器、水器、乐器、杂器、兵器六大类。器型有球形、筒形、方形、异形、象生形、组合造型等。西周还出现了系列化产品,具有很强的整体感。

商和西周青铜器的装饰设计从神异化发展为秩序化。饕餮纹是商代到西周早期的青铜器装饰设计的代表。西周中期后,几何纹增多,设计风格强调条理化、秩序化。纵观商代和西周,青铜器装饰设计的特点主要有:纹样的功能内容和艺术形式的相统一;装饰纹样与造型相统一;纹样设计与制作工艺相统一。

商周时期大量的青铜器都是带有浓厚的宗教、政治、阶级色彩的。然而商代青铜器更多地体现出雄伟、凝重、冷峻的时代精神,西周青铜器更多地体现出等级、礼仪、伦理、秩序的时代精神。

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以实用功能为主。造型设计有实用化、整体化、系列化的特点。战国时期的特点是对传统青铜器的功能和结构进行改造,使其成为功能先进、设计新颖的新产品。春秋战国的成型工艺主要采用分模分范、分铸嵌入和分铸焊接等手段,体现技术美。此外还有失蜡法,失蜡法铸造的产品造型精密细微、玲珑剔透。

春秋战国青铜器的装饰设计也出现了新的风格。如反映时代风貌、表现时代精神的装饰题材和平视构图的出现。战国时期还出现了表面加工的新工艺:线刻、镶嵌、金银错、鎏金等。春秋战国时期还出现了铜灯、铜镜等实用新产品。

秦汉时期的青铜器设计重点在使用品种上下功夫。汉代的青铜器设计还反映了汉人的精神世界——羽化登仙的人生观。酒器的造型形式也变得实用优美。铜镜的装饰题材在西汉晚期有了重要的突破,以四神为中心。禽鸟、瑞兽成为主要的装饰题材。东汉中晚期铜镜的题材更为广泛,表现神仙世界和现实生活。

东汉中晚期装饰技法和装饰构图上也有发展。装饰技法如浮雕式的手法,使主题纹饰醒目突出。装饰构图如对称性、阶段式等构图形式,使构图更加多样化。

瓷器

原始瓷器的发明出现于商代中期,真正的瓷器直到东汉末年才产生。在这段时间里,人们的实用品以陶器、青铜器等为主。真正的瓷器发明之后,瓷器逐渐发展为古代生活实用品的主要器物。

在我看来,瓷器之所以如此受历代人喜爱,是因为瓷器的实用性和审美性得到了很好的结合。而且不同时期的瓷器造型设计和装饰风格都具有很明显的时代特征,充分体现了当时人们的审美情趣。

瓷器与陶器相比,外表更美观,细腻光滑,而且更加坚硬,不渗水,原料来源广泛。于是,集众多优点于一身的瓷器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成为了实用舞台的新主角。这个时期的瓷器以青瓷为主,还有小部分为黑瓷。

青瓷流行起来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两个方面:工艺和社会风尚。由于釉中含有铁元素,青瓷呈现出青色,质感如玉,这种颜色又恰好符合当时人们的审美情趣。这个时期的产地主要有越窑、瓯窑和婺州窑。越窑青瓷的产品繁多,几乎覆盖了茶具、酒具、餐具、文具、容器、盥洗器、灯具和卫生用瓷。从三国两晋南北朝的越窑青瓷,我们可以看出,此时的生活日用品进入了“瓷器时代”。除此之外,这个时期出现了很多瓷明器。

瓷器在唐朝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形成了“南青北白”的格局。青瓷、白瓷分别以越窑青瓷、邢窑白瓷为代表。唐朝时期,瓷器的造型设计、功能、工艺都有了突破。造型上表现为壶、罐、碗等实用器具加高,出现了具有浓厚佛教色彩的莲花尊。

唐朝的瓷茶具在唐瓷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唐朝饮茶之风盛行,促进了唐瓷茶具的发展。陆羽评茶碗:“碗,越州上,鼎州次,婺州次,岳州次,寿州次,洪州次,或者以刑州处越州上,殊为不然……”越窑的瓷茶具“类玉类冰”,符合当时文人追求风雅的心境。而邢窑出产的瓷茶具朴实端庄,“类雪类银”。两者各具特色。总体上都明亮光润,有玉的质感。

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时代瓷器的装饰设计受到佛教和佛教艺术的影响,这与佛教的传播和发展是紧密相连的。而且这一时期的瓷器还体现出中西文化艺术的交流和融汇,带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宋朝是古代瓷器的黄金时代,形成了青瓷、黑瓷、白瓷、青白瓷四大系列。除了宫廷御用的瓷器和市场上作为商品自由销售的瓷器,宋瓷还远销海外。我想瓷器在宋朝得到如此迅猛的发展得益于宋代手工业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对外贸易的繁荣带来了巨大的市场需求,从而刺激了瓷器的生产。

宋瓷的种类丰富,造型设计也发生了变化。梅瓶和玉壶春瓶的造型就很有特色。梅瓶肩丰足细,玉壶春瓶颈细腹圆。这两种酒器的造型成为后来酒瓶造型的典型式样。它们的线型变化都给人美感,梅瓶俊俏雄健,玉壶春瓶则轻巧玲珑。

宋代瓷器的纹饰主要有花卉纹、动物纹、山水纹、人物纹和几何纹。花卉纹以牡丹纹和莲花纹为主。装饰设计的表现手法主要为刻花、划花和印花。

宋代瓷器的装饰设计以釉色和肌理见长,有冰肌玉骨的美感和独特的纹理美感。宋瓷把实用和审美很好地结合了起来。整体设计风格为清新、自然、含蓄、淡雅。

而辽金的瓷器在造型设计上与宋代的瓷器有较为明显的区别,辽金瓷器更多地表现出游牧民族的阳刚之气,更加粗犷。

元代的瓷器在设计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其中最出色的有元青花、釉里红等。元青花在元代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元青花的装饰题材多为写实、反映生活的题材,植物、动物的纹理还有历史故事题材较多。元青花的描绘更加精细,构图满。元青花深受各族人民的喜爱,而且在明清时期出口外销。

明朝是青花瓷的黄金时代,出现了斗彩和五彩。除此之外,明朝的单色釉的品种也比前代多。在造型上,明朝瓷器线型优美,体型端庄。而且还出现了两级分化的现象。大尺度的瓷器主要是为了满足上层阶级的精神需要。

清朝瓷器出现了新的装饰技法:康熙五彩、珐琅彩、粉彩等。康熙五彩比明代五彩更亮丽简练。珐琅彩色料凝重有立体感。粉彩的装饰效果则淡雅细腻,画面富有绘画效果。

漆器

我国古代漆器制造至少有7000年历史。作为祭器的漆器由食器发展而来。装饰精美、做工考究的漆器用于作为祭祀用品。

商代漆器设计、造型和纹样与青铜器相同,有红、黑两色,已出现镶嵌的装饰技法。

西周时期的漆器有了较大的发展,器型较商代多样,造型和装饰设计基本上与同时期的青铜器一致。

春秋战国时期漆器的设计和生产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漆器的品类繁多,造型丰富多样,设计制作精美。

战国时期的漆器造型设计注重整体的效果,除了成对、成套、成组的食器酒器之外,还出现了整套器皿的包装。成型工艺多样化,有木胎、夹纻胎、竹胎、皮胎等。装饰题材方面有动物纹、神兽纹、几何纹、植物纹,还有表现现实生活的人物纹和带有神奇浪漫色彩的神话传说纹。表现技法主要是彩绘,色彩鲜艳,视觉感强烈。 

战国时期的包装设计有了很大的发展,产生了功能比较合理、结构比较科学、造型比较美观、牢固耐用、方便携带的漆酒(食)器。

漆器实用品在汉代达到了鼎盛时期。漆器的实用在汉朝十分普遍。总体上汉代漆器设计的特点有:实用品种众多,造型设计规范化、系列化;制作工艺趋向成熟;装饰手法多样化;漆器包装更趋于精致、轻巧。

汉代漆器注重功能上的实用、结构的科学、造型的整体和制作的规范。生产方面有了细密的分工和流水线式的手工批量生产。装饰设计上纹样主要有几何纹、动物纹、人物纹、花草纹。装饰手法仍多为彩绘。工艺上分调漆和调油等。表现手法也有了新的发展,如针刻、金箔片贴花、会银片镶嵌、玳瑁装饰、堆漆等。

漆器包装设计上,包装盒结构更加合理,造型尺度和制作工艺有所改进,制作更为精致灵巧,更加方便携带和使用。实用性和审美性得到了统一,兼具功能美和艺术美。

东汉以后,由于瓷器的逐渐普及,漆器实用品的地位下降,漆器生产处于低潮。漆器出现向装饰性、欣赏性、陈设性发展的趋势。两晋南北朝时期流行用夹纻工艺来塑造佛像。唐代漆器的装饰技法也有发展和创新,传统的螺钿镶嵌工艺进一步成熟。此外,唐朝还出现了金银平脱、末金镂、雕漆等新技法。

宋代漆器的生产逐渐恢复,出现了两极分化的局面:民间漆器商品化,以实用性为主;官方漆器贵族化,以观赏性为主。民间实用漆器体积较小,尺度适宜,器轻壁薄,色彩单一。

宋元时期的雕漆以审美欣赏功能为主。雕漆多以金银材料为胎,色漆需涂数十遍,工艺极其复杂,制作时间长。元代雕漆有了更大的发展,出现了张成、杨茂等雕漆设计大师。雕漆成为展示技艺的欣赏品。

明代漆器装饰欣赏品生产达到了高峰。漆器设计几乎成为纯粹的装饰设计、珍宝奇玩。明代成立了官营的果园厂,吸收全国最优秀的雕漆艺人。漆器的镶嵌工艺在明代发展到了极致。

明代末年,一部总结历代的漆艺成就的专著《髹饰录》问世。书中提出了漆器设计原则——“三法”、“二戒”,即师法自然,避免过分偏重装饰而失去造物的实用价值,保证产品质量。这些基本的设计原则对其他实用产品乃至今天的现代工业设计都有重要的意义。

织物、服饰设计

织物、服装的设计在原始时代的艺术设计中占有重要地位。新石器时代编织较普遍,新石器时代中期出现了原始纺纱工具和织具。

纺织品在商周时期有了较大发展。商代、西周时期服装形成上衣下裳的基本式样。

春秋战国时期纺织工具的改革使纺纱、织布的效率和质量得到很大的提高,织染绣生产盛况空前。服饰设计出现了多样化的趋向。春秋战国时期的服饰分为礼服和常服。深衣是春秋战国时期一种典型式样,曲裾绕襟,审美上有宽博、深邃的美感。长袍是另一种典型式样。深衣和长袍奠定了中华民族传统服饰的民族风格。

汉代丝织物品种丰富多彩,工艺精湛先进。装饰图案有云气纹、花卉纹、动物纹、几何纹等。汉代织物不仅有吉祥纹样,还有吉祥寓意的文字,图文结合。中国古代吉祥图案设计开始成熟。印染技术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汉代服饰设计以”文组彩蝶,锦绣琦纨“著称。男性服饰以袍为贵。东汉以后直裾之衣逐渐普及,替代深衣。汉代妇女的礼服仍多为曲裾深衣。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织物设计进入特殊的历史发展时期。在外来文化的影响下,织物的装饰题材出现了狮子纹、孔雀纹、树纹等样式,构图出现了联珠纹。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宽袖大衫流行,文人学士在衣着打扮上敢于突破旧的传统束缚。女性服饰吸收了西域服饰的合理成分,上身的衫、襦紧身合体。大袖翩翩。

隋唐时期的织物设计在艺术设计史上辉煌而重要。装饰题材有了重大的发展:自然写实的花鸟纹样成为装饰题材的主流;装饰构成手法更加多样化,更加成熟;装饰色彩华丽和谐。

唐代的丝织品出现了纬锦、晕繝锦等新品种。装饰图案充满了生机勃勃、清新活泼的时代气息。装饰构成分为对称式和自由式。丝织品的图案装饰色彩丰富华丽而和谐。

唐代服饰设计呈现出多样性、开放性、华丽性。唐代女装为开放式,妇女服饰非常华丽。唐代女性服饰常见样式为上身着小袖短襦,下身着紧身长裙。女裙样式丰富多样,有百鸟花裙、罗裙、白纻裙、石榴裙。胡服在唐代也有新的变化,出现了圆领和翻领,设计上既融合了西域服饰的特点,又带有舞蹈表演的成分。

宋代织物设计有了新的发展。宋锦装饰图案非常有特色。几何纹如龟背纹、方胜纹、四合纹、雪花纹等在创意上追求吉祥的意味。构成手法上,宋锦装饰图案以方、圆、菱形、六角、八角形等几何纹组成框架结构。装饰色彩上宋锦用色调和,显得淡雅、沉稳、秀气。宋锦、缂丝、刺绣的写实纹饰都受到绘画艺术的影响。

加金的织物是元代的丝织品的特色代表,主要是以片金线和圆金线为纹纬织成的金缎或金锦,主要用作贵族服装。在民间,棉布逐渐流行。

服饰设计方面,宋代的服饰设计的特点为实用性、平淡性、保守性。背子、半臂、裤子等在宋代开始流行起来。宋代的服装式样朴实,色彩清淡,个性很少。在宋代,“缠足”被普遍推行,缠足后的妇女穿“三寸金莲”,这是程朱理学观念在妇女服饰设计上的突出表现。

明代是我国古代织物生产的集大成时期,织物品种繁多,技术优良,工艺精湛。“妆花”代表了明代丝织工艺的最高成就,妆花的装饰花纹形大而饱满,体现了我国传统染织纹样设计的特色。明代丝织品装饰纹样题材丰富,表现手法更加成熟,更加多样化,更加程式化。蓝印花布在民间广泛流行。蓝印花布色调朴素优雅,花纹粗犷明快,是中国古代手工业设计史上平民化设计的一个典范。

服饰设计有新的创造。明代官服款式大气,仪态端庄,气势宏伟,是中国古代官服的典范。

清代前期,由于资本主义的萌芽,民间纺织业有了很大的进步。官方的丝织业仍然代表纺织生产的主流。丝织物的贵族化设计,体现在吉祥图案和繁缛精细的设计风格。清代丝织物色彩强烈艳丽,变化丰富细腻。

清代的服饰设计受到了满族服饰文化和服饰风尚的影响。如褂、妇女的长袍。近代出现的旗袍深受汉族妇女的喜爱,成为汉族妇女的主要服式之一。

织物的工艺、设计直接影响到了服饰的设计。民间的织物、服饰设计保持强大生命力,实用性强,而且还反映出不同时期的劳动人民的审美情趣和当时的社会观念。